改革開放30年雁江教育大發展
改革開放30年,雁江區教育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。從當年的“普六”、“普實”到“兩基”的實現和鞏固,全區教育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,30年間,取得了的巨大成就,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。
“兩基”成果鞏固
各類教育協調發展
基礎教育成就斐然。全區小學正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百分之100,初中正常適齡少年入學率達百分之98.4,“三類殘疾”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百分之94。小學、初中畢業率均達百分之100;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達百分之99.5,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百分之96.3;15周歲人口文盲率降為零。
高中教育成績顯著。高考年年捷報頻傳,2003年至2007年,全區畢業生被各類高校錄取16390人;2008年高考再傳捷報,全區共計6918名考生報名參加高考,上本科線3159名,突破3000大關,上線率為百分之45.7,比全市上線率百分之42.1高出百分之3.6,名列全市第 一名。
職業教育在改革中加快發展。以職業學校帶動職教發展的戰略取得成效,以就業為導向,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模式基本形成。全區現有8所職業技術學校和3個教學點,其中,市級職業學校1所,學校專業發展到現在20多個。有教職工513人,在校生8409人。狠抓引導性勞務培訓、技能性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。一大批農民成為了新型農民、產業工人和城市居民,很多貧困家庭擺脫了貧困,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社會效益。
民辦教育成為生力軍。全區現有民辦學校395所,民辦職業教育在校生達6613人,占全區職高生總數的百分之74。學前教育發展迅速,全區現有幼兒園375所,在園幼兒22785人,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達百分之93,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百分之86。
教育投入逐年增長
辦學條件大幅改善
2003年至2007年,全區教育經費總量78338萬元,年增長從2003年的百分之1.2到2007年工改后百分之59.3,預計2008年教育事業費總量將達到33842萬元,與同期比有較大增幅。
兩免一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。對農村貧困寄宿學生實施了生活費補助,2007年12416人享受生活補助費298萬元,全部落實到位。2008年上學期,全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9194人享受生活補助費,金額為343萬元,已全部撥付。2006年至2007年,省市分配給雁江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免費教科書名額15753人,其中初中6640人,小學8778人,特教335人,全部落實到位。從2008年起,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全部享受教科書。
中小學危房改造取得重大成就。區政府出臺了《資陽市雁江區中小學危房改造管理辦法》。2008年,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6463萬元,共改擴建校舍127375平方米,其中工程有資陽中學新校區、伍隍中學和中和中學教學生活用房建設、馬鞍九義校、松濤鎮明德小學、中和鎮明德小學、雁江鎮明德小學等一批中小學校建成投入使用,共消除中小學D級危房96229平方米,較大的改善了辦學條件。
中小學布局在調整中不斷優化,好的教育資源不斷擴大。百分之83.6的普高學生能享受到示范性高中的好的教育;投入780萬 元 購 置中小學試驗教學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料,使全區中小學教學設備、圖書得到一定的補充完善,為新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;投入850萬元用于裝備現代教育技術,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質保障。2007年全區教育系統已在資陽市首先實施電子政務,實現無紙化辦公,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。
教育改革不斷深化
教育活力顯著增強
全區認真落實中 央要求,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和落實。近年來,不斷完善和改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,學校校長負責制得到了進一步落實,教師聘任制、績酬掛鉤制等各項改革進一步發展和完善,學校自我發展、自我約束的機制已逐步形成。積級穩妥地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,教師隊伍結構得到優化,機制活力不斷提升。認真推進辦學體制改革,改變了政府單一的辦學模式,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,社會各界共同參與,公辦學校于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體制。
學校管理進一步加強
素質教育推進
全區各級各類學校以《雁江區學校常規管理暫行規定》為依據,不斷強化了內部管理,不斷加強校風建設,辦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。全區建成區級校風示范學校56所、市級校風示范學校16所、省級示范學校5所,7所學校創建“區級示范小學”達標,2所學校創建“市級示范性小學”達標,“市級示范性初中”2所,“市級示范性普通高中”3所,“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”1所,“國 家 級 示范性普通高中”1所。
全區緊扣素質教育這個中 心,加大新課程改革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力度,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?;A教育課程改革取得重大進展,2005年以雙等級制招收高中新生,社會反映良好。全區上下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,保證了德育工作經費的投入,突出了德育為首的地位。全區中小學通過開展公 民道德教育、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教育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、誠信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社會實踐等德育實踐活動為載體,不斷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。
學校安 全管理進一步加強,預防和經受突發性事件能力增強,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取得實效,教育大局保持穩定。全區學校安 全工作在全省率先創新了“師生安 全工作首知責任制”、“師生安 全十項要求”、“師生安 全四項清排”、“領導干部任前、任中安 全培訓、考試、談話制度“,得到了國家教育部、國際兒童基金會充分肯定。
教育行風改善
教育大局保持穩定
全區教育系統上下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反映較多的熱點問題,狠抓教育的內部管理和行風建設,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取得成效。2007年起開展了廉政文化進機關進校園活動,今年又在全區教育系統廣泛開展了“創人民滿意學校、做人民滿意教師、辦人民滿意教育”主題教育活動,有效地強化了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,端正了辦學思想、規范了辦學行為。在抓教育與引導的同時,針對人民群眾反映的強烈的突出問題,全區先后開展了教育收費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、義務教育階段有償補課和有償家教等問題的專項整治,教師從教不廉等現象明顯減少,全區進一步完善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。教育督導充分發揮政府監督職能,督政、督學、督教,推動了全區教育法制化進程。
下一篇::《福彩助學榜》開播四年資助八千貧困生